文章正文
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东莞国土局副局长:大项目将试行分期供地

东莞国土局副局长:大项目将试行分期供地

所属类别:新闻资讯更新时间:2012-08-01浏览次数:加载中..
字号:||

东莞党代会高水平崛起

南都讯
东莞市国土局副局长叶绍焜在昨日接受媒体群访,表示将“以促进用地结构转型为根本”,为东莞的高水平崛起搭建坚实的土地支撑平台,即整合土地资源,增强承载大项目的能力。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的质量,针对大型项目将试行分期供地,即项目投产几期,就分几期考核、供地。

在“三旧”改造上,将扭转商住用地过高、产业用地比例偏低的现状,以扶持东莞制造业的发展。叶绍焜另外透露:“市里不但将在土地出让收益上让利,还要掏钱出来奖励(镇街)!”并将实行倒逼机制,对镇街“三旧”改造的考核将直接与新增建设用地的指标配给挂钩。

以后,引入的大型项目投产分几期,就分几期供地。东莞将优先保障该项目首期的工程用地,定期对已供地项目进行效益考核,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继续供地或调整后续供地规模。

———谈大项目用地统筹

为了扶持工业项目的改造,今年东莞将出台优惠政策,市里不但将在土地出让收益上让利,还要掏钱出来奖励(镇街)!

东莞将建立“三旧”改造的考核机制,直接与新增建设用地的指标配给挂钩,考核通不过,该镇街的项目要申请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也受限。

———谈“三旧”改造

谈用地统筹

加强市级统筹规划

“无论什么样的发展、什么样的建设都离不开土地这个载体”,叶绍焜昨日发言,以“实现高水平崛起”的发展战略开场,直接切入了国土工作中面临的挑战。

用地紧缺仍是国土工作的最大掣肘。根据最新统计,东莞建设用地已经达到162万亩,占了43%.“按照国际上的专业评估,一个城市开发建设如果达到了50%就是极限,也就是说不适合人居”,叶绍焜感慨,东莞仅剩23万亩的新增建设用地空间。

而且,连片的规划可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虎门港、松山湖等4大园区,在其它镇街的分布却相当零散。一些镇街土地面积十分小,土地利用空间竞争激烈,直接就削弱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优势。“东莞必须大力整合土地资源,增强承载大项目的能力。”

他透露,下一步工作,国土局将加强土地统筹,搭建承接“三重”项目平台。第一个着力点就是在资源统筹上实行差别化管理:重点推进较大可利用区域市级的规划权和发展权统筹,推进存量建设用地的镇级统筹,推进一般农用地的村级统筹。以松山湖、虎门港、生态园、长安新区为依托,加快优势资源、优势产业、优势企业的聚集,使园区成为推进东莞高水平崛起的巨大引擎。

另外,是由行业主管部门出台较大建设用地区禁止和限制引入产业目录,保证较大建设用地只用于承接重大产业项目。

大型项目试行分期供地

配合全市的产业谋划,东莞还将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,节约用地。叶绍焜介绍,东莞将尽快修订全市供地产业目录,重新调整产业用地的定额标准。“假设,国家的标准是投入1个亿的项目可批给100亩的地,那我们细化后,可能将缩减到80亩。”他透露,目前国家已制定产业用地的定额标准,但针对东莞而言却过于宽泛,可操作性不大。东莞细化后,将缩减产业用地的定额标准,并逐步建立建设用地评价体系,建立产业用地黑名单制度。

针对大型项目则将试行“分期供地制度”。以往,东莞审批大型项目,都是一次性批给巨幅用地,但其是否按时开发,是否节约用地等各方面都欠缺监管,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闲置。叶绍焜介绍,东莞国土局已专门成立了“批后监管科”,这在广东省的国土部门中还是首个尝试。以后,引入的大型项目投产分几期,就分几期供地。东莞将优先保障该项目首期的工程用地,定期对已供地项目进行效益考核,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继续供地或调整后续供地规模。

谈“三旧”改造

要扶持工业项目的改造

要破解用地制约,“三旧”改造是重要突破口。叶绍焜介绍,东莞将强化市政府对大市区、镇街政府对镇街核心片区改造的主导,确定符合东莞实际的“三旧”改造产业控制比例,尤其要提高生产项目和创意项目用地,扶持工业项目的改造。

据了解,此前市委书记徐建华带领东莞党政代表团赴佛山考察,就发现佛山的“三旧”改造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土地支撑:将“三旧”改造规划中房地产项目的用地比例控制在40%,剩下的60%都用于发展制造业。

反观东莞,叶绍焜介绍,去年一年东莞有1万多亩“三旧”改造用地,其中超过50%都是商住用地,房地产的用地比例偏高。接下来,东莞将提高产业用地比例,扶持制造业的发展。“东莞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,关键在产业结构升级,落实到土地上就是用地结构转型”。

“三旧”考核通不过用地指标受限

另外,东莞从2008年起推动“三旧”改造,至今已标图建库的项目共2357宗,面积共29万亩。近3年来,东莞累计投入“三旧”改造的资金205亿元,完成改造面积1
.23万亩,已取得一定成效。

不过,东莞市委常委、副市长梁国英此前就批评,东莞“三旧”改造市里热,镇街却不热,“地段好的,做房地产的,捞得到快钱的就积极推动;地段不太好的,捞不到快钱的往往不推动!”而且,东莞“三旧”改造腾出大量土地,但由于审批、拆迁等各种原因,真正能够动工的非常少。

今年将是“三旧”改造完善历史用地手续优惠政策的最后一年。叶绍焜介绍,为了扶持工业项目的改造,今年东莞就将出台优惠政策,“市里不但将在土地出让收益上让利,还要掏钱出来奖励(镇街)!”

叶绍焜举例,市政府将在土地出让的收益分成上让利。比如,原本的土地出让金上的收益分成可能是市财政拿走20%,镇街拿40%,村一级占40%.如果是较好的产业项目,市财政可能直接就放弃这20%的收益,甚至为改造项目提供无息贷款等扶持,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。

除了鼓励,政府还有计划通过“倒逼”机制加快“三旧”改造进度。“东莞目前只剩23万亩新增建设用地,每个镇街都会伸手,但不可能都给”。叶绍焜解释,东莞将建立“三旧”改造的考核机制,直接与新增建设用地的指标配给挂钩,考核通不过,该镇街的项目要申请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也受限。

谈盘活存量

土地两年未开发市里将收回

叶绍焜介绍,近年来省将用地指标优先保障省重点和产业转移园建设,分配给珠三角地区的用地指标逐年趋紧,去年东莞可统筹使用的就只有8000亩。去年刚完成镇街和村领导班子换届,考核压力和经济放缓的大环境,土地开发的需求非常强烈。东莞必须在盘活存量上“做文章”,即回收改造低效利用或闲置的建设用地。

据统计,去年东莞就盘活了1
.7万亩,今年计划盘活1.5万亩。叶绍焜坦言,对如何利用存量去承接大项目,东莞相应的产业配套研究不足。而且,无偿收回国有闲置土地的政策操作难度大,对集体闲置土地处置则缺乏上位法支持,东莞还有部分存量土地因规划原因不能盘活。

不过,东莞已计划通过倒逼机制推进土地的开发。据了解,东莞正计划建立存量土地库,在征收土地闲置费的基础上,协调市财政部门研究出台政策,对农用地转建设用地满两年未开发建设的,由市财政适当补偿,纳入存量土地库,统筹使用。

会场观察

这次群访“不敷衍”

要引进大项目,实现“高水平崛起”,用地成为各方关注焦点,也让本地的“土地爷”东莞市国土局备受关注。昨日一早,市国土局接受媒体群访,会议室就吸引近20位记者到场,规模是该局去年12月那次群访的两倍。

去年12月的群访,叶绍焜只是一再强调:“东莞正处于土地资源最紧缺的时期!”念完资料即匆匆赶往另一会议,并未接受媒体任何提问。

本次群访,则大有不同。

“倍感压力”,市国土局办公室主任戴吉举派发资料时直言:材料中很多条条框框和术语,“但这不是一纸空文、敷衍媒体,而是表达了东莞市国土局想创新、想履行职责的管理思路”,并强调是“前瞻性的思路”,某一段文字可能很快就变成具体的实施文件。

接受群访的仍是副局长叶绍焜,戴吉举开场还特别作了说明:“叶局长群访后还有一个会议,不过,这个会和那个会一样重要”。叶绍焜拿起资料,未原文照读,而是留给媒体足够的提问时间。

群访持续了1个多小时,叶绍焜不仅仅是在盘点应对现状的各大工作要点,还流露出国土部门今年工作中大胆“创新”的勇气。不过,如何将这些前瞻性的思路落实?拭目以待。

本版采写:南都记者陈淑仪


东莞市创景房地产中介服务有限公司 备案号:粤ICP备20070047号 版权所有 地址:常平镇朗贝村常黄路

电话:0769-83396933传真:0769-83397933